撸宠可以解压 隐患不能不防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检疫证明“隐身” 不同动物混养 存在明显异味
撸宠可以解压 隐患不能不防
如今,在猫咖、室内动物园等场所“撸宠”,已逐渐成为一种娱乐和解压方式。然而,记者探访发现,一些撸宠场所存在未公示检疫证明、不同种类动物混养等问题,暗藏防疫安全隐患。针对撸宠场所的安全隐忧,东城区已在全市率先建立起区域性监管、执法衔接机制。
顾客在一家猫咖内撸猫,店内并未在显著位置公示检疫证明。
检察官走访摸排辖区动物互动体验场所,个别店铺一进门就能闻到明显异味,地上有没清理的动物排泄物。
实地调查
走访4家店铺 家家都有问题
“这家撸猫馆宠物粪便清理不及时,有异味……”
“猫咖里猫狗随便进厨房,桌上都是猫毛,地上有虫子,店内环境问题堪忧……”
“在撸猫馆被传染了猫癣,要求店铺退还消费金额并报销看病买药膏的钱……”
在通过大数据系统进行线索筛查时,东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检察官李宛婷发现,有多位消费者投诉辖区内的萌宠乐园、宠物餐厅存在卫生脏乱问题。其中一位消费者甚至在“撸猫”后感染了猫癣,经过行政机关介入,涉事店铺才赔了钱。
看着这些针对不同商家的投诉,李宛婷发觉,动物互动场所的卫生防疫问题不容忽视,“猫癣还只是皮肤病,如果动物没有接种疫苗,还可能出现狂犬病等更严重的人畜共患病风险,特别是这些场所还吸引了很多孩子。”
为了了解动物互动体验场所的经营现状,检察官随机对辖区内4家店铺进行了实地调查。
“这些店铺展出的动物以猫、狗为主,还有兔子、柯尔鸭、豚鼠等。个别店铺一进门就能闻到明显异味,还有没清理的动物排泄物。”李宛婷说,除了卫生问题,4家店铺都存在违反动物防疫强制性规定的行为。
根据相关规定,动物互动体验场所应当在活动和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依法取得的动物检疫证明、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免疫证明。此外,室内公共场所动物观赏展示活动应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不同类别的动物应分区饲养,还应在显著位置张贴与人畜共患病相关的宣传画或宣传资料。
李宛婷介绍,不公示检疫证明,消费者就无从知晓这些动物的检疫和健康状况。一些动物互动体验场所的动物种类繁多,会因患病、死亡不断更新,检疫、免疫状况可能存在难以有效监管的问题。因此,公示动物检疫和免疫证明既是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也是对经营场所的防疫监督。而张贴人畜共患病的宣传资料则是为了告知消费者与动物互动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加以预防,尽到提示义务。
“这4家店铺都没有公示动物检疫证明,更别提张贴人畜共患病的宣传资料了。有的宠物乐园还将猫、狗、兔子、柯尔鸭等不同种类的动物全部混养在一个区域……”李宛婷说。后经行政机关执法检查,其中两家店铺展出的部分动物根本未经检疫。
暗藏隐患
不见检疫证明 却有“免责告示”
记者近日走访了西城区、海淀区的几家撸宠场所,有的还是人气很高的网红店,发现未公示检疫证明、未张贴人畜共患病宣传材料、不同种类动物混养等问题普遍存在。
在西单一家萌宠乐园里,不仅有猫、狗等常见动物,还有兔子、羊驼和水豚。其中,撸水豚是店铺的“招牌”活动。记者看到,除了兔子被单独圈在笼子里外,猫、狗、羊驼和水豚都是混养状态。几位顾客正在店内撸宠,有的抱着猫窝在沙发里,有的和羊驼亲密合影。水豚和羊驼就趴在客人腿边悠闲地咀嚼着草料。店铺介绍中承诺所有宠物均已打过疫苗,均不携带狂犬病毒,但现场却未公示检疫证明。
在五棵松商圈一家人气颇高的猫咖内,几名顾客正在惬意地撸猫,墙上贴着几十只猫咪的介绍、撸猫说明以及“喵星人”肢体语言介绍。收款台和撸猫区的门上贴着告示,所有猫均接种过猫三联、狂犬疫苗,但记者未见到店铺在显著位置公示检疫证明。工作人员说,猫都打完了疫苗才放进去,不会拿顾客的生命开玩笑。
据记者了解,接种疫苗是办理检疫证明的前提条件,但不等同于检疫证明。按照规定,用于互动体验的动物应依法取得有效的动物检疫证明、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免疫证明并进行公示。有些区行政机关已明确发布告知,宠物展示场所应在显著位置公示检疫、免疫证明文件。
记者走访的5家店铺,全都声明动物接种了疫苗,但没有一家按照规定公示检疫证明。此外,人畜共患病宣传资料也都没有张贴,不同种类动物混养较为普遍。
虽然在执行动物防疫规定上有疏漏,但这些经营场所却都有各种形式的“免责告知”。有的表示如果被抓伤,由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处理,但店铺不负责任何赔偿。有的在入场须知中声明:“如出现抓伤、咬伤,本店提供消毒措施,您另需接种疫苗,费用由您自行承担……顾客入场即表示默认接受。”
还有的要求顾客先签署一张告知书,上面列明了撸宠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不得触摸宠物的嘴和鼻子、不得强行与宠物近距离身体接触等。接着就罗列了多项免责声明,比如顾客违反上述规则导致被抓、咬,店铺免责;磕碰跌倒店铺免责;随身物品、衣物在互动过程中出现遗失、损坏,店铺不担责等。撸宠过程中顾客如果被咬伤、抓伤,店内提供消毒和简单伤口处理。如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费用自理。
治理样本
建立监管档案 发放防疫“明白纸”
动物互动场所普遍存在违反防疫强制性规定的行为,是否存在监管“失灵”?
东城区检察官查阅动物防疫方面的法律法规发现,因机构设置的原因,东城、西城和石景山这三个城区对宠物展示相关经营的监管和执法分属市区两级不同的行政机关。“东城区对动物展示经营场所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并没有相应的执法处罚权,本市当时也尚未出台对于动物互动体验等宠物展示活动的专门性规定,因此,监管和执法机关尚未建立顺畅的衔接机制。”李宛婷说。
今年5月,东城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指出动物互动体验经营场所行政监管缺位问题较为突出,易发生卫生防疫安全等问题,甚至存在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播风险。这也是北京市检察机关首次在动物互动体验行业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履职。
东城区检察院还召集监管、执法部门召开圆桌会议,厘清行政单位间的权责,推动行政机关在全市率先建立起区域性监管、执法衔接机制,助力新兴行业更健康有序地发展。
日前,相关行政机关对检察建议作出回复,通过全面摸排,确定了东城区21家有动物展示和交易的场所并建立监管档案。在执法检查中,行政机关对检察官前期发现问题的4家商户进行了处罚。其中,两家商户因未对展出动物进行检疫、造成消费者感染等违法问题被立案调查;另外两家因存在检疫证明未公示、未张贴宣传材料、不同类动物混养等违反防疫强制性规定的问题被责令整改。
为了给经营者提供全方位指导,行政机关向东城区正在经营的动物互动体验场所发放了《宠物展示及交易场所防疫管理明白纸》,从档案管理、清洁消毒到免疫接种、动物无害化处理,一共八大类,为经营者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的标准。
长久之道
别只想着免责 顾客安全为重
撸宠场所张贴了一纸免责声明,经营者对顾客被动物抓咬、出现人身伤害,就能免除责任了吗?
记者查阅到北京法院的一起公开判例,一名未满12岁的孩子在撸猫馆爬上猫爬架,不慎磕破了头,就诊后接种了狂犬疫苗。宠物乐园认为,家长签署的未成年人免责声明书中载明,未成年顾客在监护人陪同进店但无监护情况或者无监护人陪同进店情况下导致被猫咪抓伤、咬伤等,均由监护人自行承担责任。事发时,家长在看手机并没有看护孩子,因此,宠物乐园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终,这一免责声明被法院认定违反了法律规定,承诺免责无效。法院认为宠物乐园未尽到提示义务,在孩子爬上猫爬架后也未进行有效制止,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鉴于监护人也有未尽监护职责的过错,因此宠物乐园被判承担50%赔偿责任。
西城区法院法官助理郑敬茹告诉记者,动物互动体验场所的免责声明是一种格式条款,对于顾客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和应遵守的规则,起到了提示作用,但经营者不能靠一纸免责声明就免除一切责任。“格式条款如果不合理免除自身责任,或加重对方义务,会被认定无效,还要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判定责任。”
郑敬茹表示,根据法律规定,动物互动体验场所的经营者必须尽到对顾客的安全保障义务。由于动物性格、习性等各类原因,可能会出现抓、咬等攻击行为。因此,经营者应做到给动物接种疫苗,设置有效的安全措施,针对顾客与动物互动体验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正确互动的方式做出专业提示和指导,对顾客有风险的互动行为进行及时制止等,以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郑敬茹提醒消费者,进入动物互动体验场所消费过程中,应注意并遵守场所的安全规则,违反规则不正确互动,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人身伤害风险,还可能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一旦发生损害,消费者应及时保存相关证据,留存现场和伤情照片、视频,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本报记者 孙莹